普制幣與精制幣的區別 如何辨別
2019-09-17 17:53:18 來源:
1、制作工藝的區別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4年12月9日在網站上發布了題為《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一文,對制作工藝的區別做了權威性的介紹。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普通紀念幣(也就是常說的流通紀念幣)由于在模具制作、坯餅光飾處理和壓印加工過程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使普通紀念幣又區分為普制幣和精制幣兩種不同的形式。不同之處在于精制幣的工作模具底面拋光后鍍硬鉻,浮雕面采用能夠充分體現浮雕結構、層次及透視關系的噴砂工藝處理;坯餅采用逐枚手工拋光處理;產品壓印采用單枚多次壓印;成品表面質量和單枚質量進行逐枚檢查;產品包裝采用單枚包裝/裝幀方式等。而普制幣就沒有這些特殊的工藝。
2、發行量的區別
普制幣發行量最少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是156萬枚 ,最多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是3000萬枚。而精制幣早期品種發行量在千枚左右,從96年至今的品種一般是2萬枚 。量的多少決定著供求關系,決定著自身的收藏價值。
3、發行渠道的不同
普制幣的發行多是走銀行,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而精制幣是由中國銀行授權康銀閣公司統一裝禎銷售,對各承銷商是按比例分配。這樣貨源分散,有利于收藏愛好者收藏沉淀,不利于莊家集中控盤進行炒作。從而能夠保證精制幣的收藏隊伍健康發展。
精制幣和普制幣的關系,我曾經將它們比作郵票中無齒小型張與有齒小型張,現在覺得并不恰當。因為“有齒”和“無齒”只是量和形行式上的差異,沒有工藝上的差異,而精制幣與普制幣不僅量上差距懸殊,其制作工藝和藝術效果上更有著天壤之別。精制幣作為中國錢幣的一朵奇葩,必將在收藏領域里譜寫一篇輝煌神話。
4、發行目的的區別
普制幣發行目的是參與市場流通、豐富錢幣文化、體現特定主題。早期精制幣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出訪或接待作為贈送的禮物。而從91年以后發行的精制幣在作為禮物的同時又考慮了收藏愛好者的需要。這一點央行在回復精制幣愛好者的郵件中給予肯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市場貨幣流通狀況和錢幣收藏者的需要決定是否發行普通精制紀念幣”。也就是說,在某種嚴格的意義上講精制幣才是為收藏所生。
5、藝術效果的區別
精制幣和普制幣生產加工工藝的差異,造成精制幣和普制幣產品外觀質量上有顯著差異:精制幣幣面浮雕因采用噴砂工藝處理、底面采用拋光鍍硬鉻處理,而使精制幣圖紋浮雕結構、層次及透視關系更加強烈和清晰,圖紋底面清潔光亮,圖紋浮雕面與圖紋底面形成的反差構成精美的錢幣藝術效果。而普制幣則次之。在03年生肖羊普制幣剛面世的時候,很多金銀幣收購收藏愛好者對幣的制作很不滿意,認為制作粗糙,畫面沒有創意。但在我看到精制 生肖羊的時候,完全改變了原有的看法。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身上穿著民族特色的服飾,手中拎著一個羊造型的燈籠跑動著,其完美的藝術表現立刻讓人喜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