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銀色“桂林”備受收藏玩家喜愛
2019-11-26 17:09:47 來源:
銀幣“桂林山水”的正面圖案與金幣相同,分別為象鼻山、花橋、南溪山和獨秀峰。設計者在金銀幣有限的空間里,利用構圖變化,將桂林風景區內這4處景點,恰到好處地組合成和諧的一體。單獨欣賞,每枚金銀幣都是一幅袖珍山水畫,但擺放在一起,又是自然連貫一氣呵成的桂林山水長圖。
“象鼻山”所取景點,是位于漓江和桃花江(陽江)交匯處的象鼻山。因其形如巨象垂鼻吸水,遠觀近看,栩栩如生,故名。象鼻山也是桂林山水的標志性景點。“象鼻山”以水為襯,突出了象鼻山象鼻與象腿之間的東西穿洞。月朗風清,水平如鏡,上有小舟點緩,形成徐霞客筆下“上既空明如月,下復內外瑩波”境界。象鼻山山巔的普賢塔,建于明代,傲立象背,如劍柄,如寶瓶。金銀幣“象鼻山”上的普賢塔,雖為虛渺一點,但如點睛之筆,更生動了桂林“象山水月”的奇妙絕景。
“花橋”重的還是水,金銀幣畫面上,山水各占一半,而要表現的花橋,隱在山之腹,浮在水之面,半是景,半是影,景影相織,幽雅綺麗?;蛭挥诠鹆制咝枪珗@西,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蚴冀ㄓ谒?,名加熙橋,明嘉靖重建?,F存花橋重建于上世紀60年代,橋長120余米,寬7米,水橋4孔,旱橋7孔,共11孔。兩孔孔間,銜接適宜,小巧雅秀。橋體以青石砌成,橋左右置白玉欄桿,頂為泛青琉璃瓦。春夏之時,行于花橋長廊,天光云影,青翠滿目。如果月夜,水橋拱圈倒映水面,雙月爭輝,更有一番景色。金銀幣“花橋”右下方勾出的幾根柳枝,晃晃若動,加大了畫面的動感。
銀幣“桂林山水”之一的南溪山,東臨漓江,有“南溪玉屏”之稱。南溪山兩峰對峙,高突險峻。其中北面峭壁,雨后新晴,陽光映照,山石潔白如玉,猶如兩扇白色屏風。“南溪山”設計者從畫面角度考慮,兩峰取其一,再以風雨橋為軸,高天上綴以淡云,秀水中飾以輕紋,畫里有畫外,畫外入畫里,構成自然和諧的一體。金銀幣設計尺幅有限,色彩單一,要想在這狹窄的空間中,把無盡魅力的南溪山完整地展示出來,也只能采取這種虛與實結合、動與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南溪山”是4枚金銀幣中,設計最為出色者。
真正的好戲,自然還是“獨秀峰”。“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之在此讀書,就留下這樣的詩句。獨秀峰也因此而得名。這也是桂林歷史最悠久的名人勝跡。獨秀峰位于靖江王城內,孤峰突起,陡峭高峻,又有“南天一柱”之謄。晨曦輝映,晚霞夕照,獨秀峰又有披紫袍金衣傲然挺立之氣勢,故另名“紫金山”。在“獨秀峰”畫面上,獨秀峰是獨一無二的主體,“孤峰不與眾山儔,直上青云勢未休”,唐代詩人張固的詩意,在金銀幣上得到了最大地體現。獨秀峰高60余米,從西麓拾級而上,須登306級石階才能攀至此處。兀立于獨秀峰頂的獨秀亭,兩層六角,重檐紅柱,東西雙開門,中有通透花窗。云在腳下繞,風在耳邊吹,桂林數十里奇山秀水,在此一覽無余。“桂林山水”4枚金銀幣中,唯有“獨秀峰”畫面上沒有出現水影。雖然也是設計的無奈,但沒有“水”,桂林的景色就很難動起來。與其它3枚金銀幣相比,缺少秀水滋潤的“獨秀峰”,畫面上“硬”的色彩多了,“軟”的柔情少了,多少有些“獨”的孤寂。嚴格地說,這也是金銀幣“桂林山水”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