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南發現西班牙銀幣
2020-04-02 16:19:49 來源:
閩南發現西班牙銀幣絕非意外。福建的海外貿易在唐代開始興起,由于五胡戰亂,絲綢之路被阻斷,所以阿拉伯商人紛紛取道海路東來進行貿易活動。泉州口岸此時與廣州、揚州并駕齊驅,可能已成為中外通商四港口之一。“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泉州外商云集盛況由此可見一斑。唐中葉之后,封建統治逐漸腐敗,對人民加倍進行壓迫和掠奪,終于引發了以黃巢為首的農民起義。乾符五年(878年)黃巢起義軍進入福州,各藩鎮節度使紛紛擁兵自立,割據稱雄,唐王朝宣告解體。中國分裂為五代十國,福建便是十國中的一國,稱“閩國”。這時期福建的海外貿易有了顯著的發展。當時福建北上中原的交通要道為割據列強所阻,為使福建商業得到發展,閩王王審知致力開辟海上通道發展對外經濟,竭力“招待蠻裔商賈”,北起遼海,東到高麗,南至三佛齊(今蘇門答臘),遠及阿拉伯,極為廣泛。港口除原有的福州、泉州外,又在福安新辟“甘袁港”,構成北、中、南三大港口,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興盛,特別是泉州港,貿易繁榮名噪一時。至南宋,每年通過泉州港進行貿易的竟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珍珠、象牙、犀角、乳香等國外貨物從泉州港源源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則大量由此運往東西洋沿岸各國。泉州的官員也把“發蠻舶到海外經商,視為官府公用開支的重要財政來源”。
明初,福建社會經濟有所恢復,為鞏固新生的統治政權,明王朝采取了減輕賦稅、遷徙家畜、嚴懲貪官等一系列有效的緩和措施,使福建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復蘇。“凡福之細絲、漳之紗絹、泉之蕉、福延之鐵、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商業經濟重趨活躍。但其時沿海一帶倭寇騷擾頻繁,為了防范倭寇襲擊,明太祖于洪武年間(1386—1398年)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極大限制了福建唐宋以來蓬勃興起的海外貿易,至此泉州港衰落。
閩南、菲律賓、拉美大帆船的貿易作用,除帶來經濟上的繁榮及航海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西屬美洲銀幣的輸入與海外貿易休戚相關。明末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臺灣作為抗清基地,迫使清政府于順治、康熙年間屢次頒布禁海令、遷界令,規定寸板不得下海,沿海居民一律內遷截界30里,完全斷絕了海上貿易和對外交通,企圖困死鄭氏反清武裝力量。由于清政府自動放棄了海上貿易控制權,也使鄭成功輕而易舉地壟斷了東西洋貿易。然而遷界運動卻使清王朝付出了廢棄數萬頃良田的巨大代價,月港即遭衰落,“以致賦稅日缺,國用不足”??滴醵辏ǎ保叮福衬辏?,清統一臺灣后,海禁放松。1864年清廷在廈門正式設立海關,廈門港深條件優越,取代月港而興起。雖然港口更迭,但廈門港與月港同處九龍江出??诘拈}南地區,閩南大量的土特產仍經廈門運出海外貿易,商品經濟繼續發展,外來貨幣仍流通福建內陸廣大腹地。此后,隨著鴉片輸入,外侮日亟,作為貿易盈差的白銀又大批外流,這是后話。
縱觀歷代外貿以和平互惠的方式獲取了大量外來銀幣,不僅充實了國庫,也刺激了國內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貿易推動了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同時也傳播了民族文明。海外貿易對中菲、中西、中拉等國家和地區產生深刻影響無疑是空前輝煌的壯舉。而清政府的禁海令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并且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系,以致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
明初,福建社會經濟有所恢復,為鞏固新生的統治政權,明王朝采取了減輕賦稅、遷徙家畜、嚴懲貪官等一系列有效的緩和措施,使福建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復蘇。“凡福之細絲、漳之紗絹、泉之蕉、福延之鐵、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商業經濟重趨活躍。但其時沿海一帶倭寇騷擾頻繁,為了防范倭寇襲擊,明太祖于洪武年間(1386—1398年)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極大限制了福建唐宋以來蓬勃興起的海外貿易,至此泉州港衰落。
閩南、菲律賓、拉美大帆船的貿易作用,除帶來經濟上的繁榮及航海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西屬美洲銀幣的輸入與海外貿易休戚相關。明末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臺灣作為抗清基地,迫使清政府于順治、康熙年間屢次頒布禁海令、遷界令,規定寸板不得下海,沿海居民一律內遷截界30里,完全斷絕了海上貿易和對外交通,企圖困死鄭氏反清武裝力量。由于清政府自動放棄了海上貿易控制權,也使鄭成功輕而易舉地壟斷了東西洋貿易。然而遷界運動卻使清王朝付出了廢棄數萬頃良田的巨大代價,月港即遭衰落,“以致賦稅日缺,國用不足”??滴醵辏ǎ保叮福衬辏?,清統一臺灣后,海禁放松。1864年清廷在廈門正式設立海關,廈門港深條件優越,取代月港而興起。雖然港口更迭,但廈門港與月港同處九龍江出??诘拈}南地區,閩南大量的土特產仍經廈門運出海外貿易,商品經濟繼續發展,外來貨幣仍流通福建內陸廣大腹地。此后,隨著鴉片輸入,外侮日亟,作為貿易盈差的白銀又大批外流,這是后話。
縱觀歷代外貿以和平互惠的方式獲取了大量外來銀幣,不僅充實了國庫,也刺激了國內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貿易推動了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同時也傳播了民族文明。海外貿易對中菲、中西、中拉等國家和地區產生深刻影響無疑是空前輝煌的壯舉。而清政府的禁海令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并且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系,以致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