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圓內方銅錢
2020-05-11 18:50:37 來源: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有朋友認為,中國的方孔銅錢是取天圓地方的象征意義。認為這是古人樸素宇宙觀的一種體現。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著象征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有朋友認為,這是為了方便攜帶,可以從中間的方孔穿繩,這樣錢幣不易丟失。其實這些說法很多都是后人的牽強附會。
對于古代的錢幣鑄造者而言,他們更多的是從錢幣鑄造自身的工藝特點來考慮的。古代鑄錢一般都是采用熔鑄法,先把銅熔成銅水,然后澆在錢模之中鑄造而成。但是這樣澆鑄出的銅錢輪廓并不整齊,也不美觀。而且使用起來還會刮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用銼刀修銼。但是,一枚一枚地修銼費工費時,成本高昂且不方便。因此鑄錢工匠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他們在制作錢模時在中間預留一個方孔,這樣就可以把多枚銅錢串在一根尺寸固定的方形木棍上,便于修銼加工。如果是留圓形孔的話,修銼時,銅錢就會來回轉動,無法加工。
因此,銅錢也得了個“孔方兄”的別稱。
那為何西方的古錢幣都沒有這個方孔呢?其實,西方古代國家鑄造的錢幣也是有打孔的。主不過他們并不是在錢模上預留,而是在錢幣鑄造完畢后在使用的過程中開孔,方便攜帶和使用。但是錢幣本身的鑄造工藝水平明顯與古代中國存在很大差距。這其實也體現了東西方文明的不同特點。中國的先人解決問題的辦法顯然更加高效和實用。
那為什么中國古代一般都是以銅錢作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而西方卻以金銀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呢?這其實跟中國的金銀礦的貧乏有很大的關系。古代中國的富庶程度遠超西方國家,貿易繁榮,商品流通需要大量的貨幣作為支撐。但是中國的金銀礦產資源極為有限。并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商業流通。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以銅錢作為主要的社會流通貨幣,而以金銀幣作為輔助的貨幣。到了商業極度繁榮的宋朝,甚至連銅錢的貨幣供應都已無法滿足商業流通的需要,一度以發行紙幣的方式來解決貨幣短缺的問題。這也使得中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朝時期。以西班牙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在美洲掠奪的金銀幣,特別時銀幣通過國際貿易大量流入中國,才使得銅錢的地位下降,銀兩作為貨幣的地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