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銀幣的演變
2020-06-17 23:19:24 來源:
秦始皇統一全國,把貨幣分為兩等,黃幣為上幣,單位為鎰(二十兩),半兩銅錢為下幣。至漢朝,黃金的單位改為斤,一斤折合銅錢一萬枚。據史籍記載,漢武帝時,曾鑄過麟趾金和馬蹄金。另外,還曾鑄過三種銀錫合金幣,稱“白金三品”。由于成色不足,作價太高,很快廢止了,但這是有史可查最早由政府鑄造的銀質貨幣。王莽的“寶貨制”中,也有金貨和銀貨兩項。自南北朝以后,由于金價昂貴,黃金開始以兩為單位。金銀貨幣的形狀,有金銀錠,金銀餅、金銀錢等。在唐、宋宮廷中,就藏有大量的金銀錢,以“開元通寶”和宋代各種年號為錢文。金章宗承安年間,鑄了錠形的“承安寶貨”銀幣。它行使時間雖短,但對中國后世用銀影響很大。元朝初年,有的銀錠上鑄有“元寶”兩個大字,意思是“元朝的寶貨”,但后來錠狀金銀幣也都被稱為金元寶和銀元寶。明朝白銀使用更加普遍。到了清朝前期,銀兩已成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大體可分為四種,大元寶重五十兩,中錠重十兩,饅頭形的小錁重一二兩到三五兩,散碎的銀子稱滴珠等,重一兩以下。
十六世紀西方機制銀元開始流入中國,后來,國內出現了自制銀元。西藏的“乾隆寶藏”是我國最早的地方自鑄銀元。道光年間,福建的漳州及臺灣等地,也出現了早期自鑄銀元漳州軍餉和壽星銀餅。到了光緒年間,終于由政府采用機器統一鑄造“光緒元寶”銀元。由于那時銀元背面有龍紋圖紋,故俗稱為“龍洋”。
-
金幣之“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
為了銘記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銀行于2008年4月8日發行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
2020-05-07 15:38
-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之“盤古開天辟地”
千百年來,盤古受到了人們的尊崇與敬重,盤古開天的故事也廣為流傳。為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銘記那些充滿正能量的神話故事,中國人民銀行于
2020-05-07 15:36
-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之“盤古開天辟地”
千百年來,盤古受到了人們的尊崇與敬重,盤古開天的故事也廣為流傳。為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銘記那些充滿正能量的神話故事,中國人民銀行于
2020-05-07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