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大科學家牛頓
2020-07-08 23:34:12 來源:
艾薩克·牛頓,1643年出生于英國林肯郡格蘭賽姆區伍爾索普村的一個農民之家。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從小跟外祖母一起生活。小學讀書時,喜歡制作各種玩具。12歲進格蘭漢鎮中學讀書。1661年19歲考入劍橋大學特里尼蒂學院,巴羅教授發現他的才華后,便把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全部傳授給他,從而為他后來研究多學科科學奠定了豐厚扎實的基礎。1665年畢業后留校研究室工作。1668年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次年,由巴羅教授推薦,26歲的牛頓繼任“魯卡斯數學講座”教授直到53歲。1687年他的劃時代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他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奠定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又在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等的基礎上,創立力學體系的核心理論即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恩格斯說:“牛頓由于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于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于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于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牛頓用“萬有引力”定律觀察天體最先認識到,物體之間相互引力和其本身質量成正比。例如,地球和月球之間相互引力及其離心力可以保持平衡。這兩個力將使它們有著確定的軌跡。由于其科學研究功績卓著,曾先后被推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通觀牛頓一生,學習刻苦勤奮,孜孜追求真理,無限熱愛科學事業,他的科學研究,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畢生對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人類認識自然、征服宇宙創建了里程碑式的科學功績。牛頓的哲學思想是自發的唯物主義,比如承認時間、空間的客觀性,但卻提出在某種外來的“第一推動力”作用下,行星由靜止開始運動的說法。恩格斯也批判了牛頓的諸如此類的唯心主義錯誤。隨著現代物理學特別是相對論等的許多科學發現,人們對牛頓在物理學和力學上的許多原理進行了重新審定,繼續推動著科學巨輪滾滾向前。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在一代一代科學家不斷傳承接力、奮力創新的共同推動下,科學才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不斷為人類造福。一代科學巨星牛頓于1727年3月20日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