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賊門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和化學大招
2022-10-18 18:48:13 來源:
(原標題: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再掀探墓熱 拒賊門外,古墓用了哪些大招)
圖為乾陵
文·本報記者付麗麗
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于近日開播。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倒賣磁帶光盤的王凱旋,與曾經的戰友胡八一一起進行探墓的故事。該劇開播僅24小時網播量已突破2億,強勁勢頭引爆全網。
除了《鬼吹燈》之外,關于盜墓方面的藝術作品還有很多,如《木乃伊》《盜墓筆記》等等。在所有的探險活動中,盜墓或者說墓穴探險,無疑是最吸引人的一種。而且,自從有了“厚葬”這一習俗之后,盜墓者就出現了。而墓穴的主人則會像銀行保衛金庫一樣,千方百計地保障他們死后的安寧。那么,古人尤其是古代帝王究竟是怎么給墓穴防盜的呢?
故布疑冢瞞天過海
盜墓賊想要盜墓,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找到墓,古代的君主們在第一步就為他們設置了一大難題——建立許多疑冢假墓。想挖我的墳頭嗎?首先你得有能耐找到我。“疑冢雖然是防盜手段中最笨的方法,卻也是最為有效的,往往能將賊人的盜墓計劃扼殺在搖籃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員公眾考古與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馬俊才說。
馬俊才介紹,最有名的疑冢當屬曹操墓,其將疑冢方法運用得可謂登峰造極,《三國演義》中稱,曹操遺命于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曹操的生性多疑,設立七十二疑冢,讓深恨其之人和盜墓賊無從下手。這雖然是出自演義的說法,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方法確實有效且被廣泛使用。
流沙填墓盜洞難挖
土丘墓最絕的反盜墓招式是“積沙”,這種墓也有一個專業術語,叫“積沙墓”。“積沙墓”俗稱流沙墓,是盜墓者最為頭疼和害怕的墓冢類型之一,出現時間很早。在營建時,開挖十幾米深、面積達幾十甚至幾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定好棺槨的朝向、方位后,以炒干的細沙埋葬棺槨,而不是以土回填。沙子積埋到一定位置和厚度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將四周夯實筑牢。
馬俊才解釋說,之所以用干燥的細沙,一是可以保持地下干燥的環境,防止尸體腐壞;二是強化防盜效果。干燥的細沙如水,流動性極強,盜墓者根本無法挖掘盜洞,因為挖的時候,沙子會流淌,根本就形不成盜洞。就是挖成了,也極容易造成塌方,讓盜墓者成為殉葬者。
2005年5月,馬俊才作為領隊參與上蔡縣郭莊村楚墓的全面發掘。據他介紹,整座墓的防盜招式一環套一環:大墓深達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都是沙子。又在主棺的正上方和側方,加修了兩個假棺材,為了逼真,還放置了小件陪葬品。墓道走向設計也很絕,不像通常大墓那樣,墓道直達墓底,而是改變了方向,如果盜墓者順墓道而下,根本看不見真正的棺室。
“這座楚墓內的陪葬品,能歷兩千多年而不被盜出。完全是因為這環環相扣的反盜墓設計?,F場發現,此墓大大小小有17個盜洞,其中年代最早的盜洞挖于戰國時期,位于墓室北口外約3米處,是一個階梯式的斜向洞,向下發現積沙后就停止了挖掘。”馬俊才說。
鐵水封陵固若金湯
很多古墓都被盜墓者光顧、洗劫,但是歷史上有一座古墓卻幸免于難,這就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考古結果表明,目前確實沒有發現乾陵被盜的痕跡。”馬俊才說,其主要就是采用鐵水封陵的方法,墓道與墓門間用吞條填砌,多達39層,用石近4000塊。石條之間用鐵拴板拴拉,每3層上下用鐵棍穿聯,而且在石頭上鑿有倒梯形的洞,類似于木工做的木榫,在墓地現場筑爐化鐵成汁,澆塞石上的榫洞,使石塊牢牢地粘在一起,成為一體。
“如果沒有這種榫洞,石塊就很容易抽離。”馬俊才說,歷史上有很多次盜挖乾陵的記載,如黃巢起義時,曾在墓道西面挖了大溝,后也有軍閥組織大批人馬盜挖,但均沒有成功??梢?,武則天鐵水封陵的反盜墓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化學毒物聞之斃命
除了各類物理防盜手段外,化學陷阱也被墓主們采用。據史料記載,古代最常用的化學防盜劑就是水銀,將水銀放置墓中蒸發成汞蒸氣,會給盜墓賊帶來極大的麻煩。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可能是利用水銀揮發劇毒進行防盜。“此設計目前還未證實,但秦陵封土的確可能有大量水銀,曾有人對當地土壤進行測量,越到下面發現汞含量越高。”馬俊才說。
其他帝王陵墓內部也可能有“水銀池”。魏襄王的陵墓中更是會噴出不明黃色氣體,讓人靠近不得?!短綇V記》有載:“襄王冢,以鐵灌其上,穿鑿三日乃開。黃氣如霧,觸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馬俊才表示,野史記載,河南省衛輝市一墓穴遭盜掘時,曾有白氣逸出。
伏火深藏或為沼氣
一些盜墓小說中還提到,很多盜墓賊一打開古墓,便發生大火,被燒死、燒傷?!稘h舊儀》里所言:“將作營陵地,內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盜墓設計的傳統手段之一。曾震驚世人的長沙馬王堆1號墓(辛追墓),就曾出現“伏火”。
對此,馬俊才表示,這種所謂的“墓火”可能并不是有意為之的防盜設計。而是因為墓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有機物,如衣服、食物等等,長時間埋藏之后會腐爛,從而產生一種可燃氣體——沼氣。盜墓者手持火把或蠟燭而入,沼氣一遇明火,就會發生爆燃或者火災了。
機關伏弩并不實用
在盜墓小說、電影中,經常會看到墓穴中裝有機關弩箭,盜墓者一旦觸發機關,弩箭就會射出,使其斃命當場。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類的高等陵寢才會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在《中國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節中寫道:“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墳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裝置了許多機弩,以射殺企圖進入墓道的人。”
“這種多見于文字記載中,一旦盜墓者靠近就會被射殺,但目前發掘的墓穴中還從未發現過。”馬俊才說,這種“機關”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存在,因為箭是金屬、弦是各種牛筋做的,時間長了就會銹蝕、腐爛,從而失去效能,無法使用。
?。▓D片來源于網絡)
-
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金山辦公亮相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
(原標題: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金山辦公亮相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 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于8月18日至20日在山西太原舉行
2022-10-18 15:54
-
VR都一年了我們為什么還看不到3A級大作
(原標題:VR都一年了 我們為什么還看不到3A級大作) VR的尷尬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硬件性能的不斷攀升,玩家們對游戲聲光效果的
2022-10-18 13:52
-
曬曬我的“出行神器”:Mate40Pro+華為手表出門真的離不開!
?。ㄔ瓨祟}:曬曬我的出行神器:Mate40 Pro+華為手表 出門真的離不開?。 ∪A為Mate40系列剛剛發布,大家還沉浸在搶購熱潮中,有的是看
2022-10-18 13:22
-
綠源“騎10年”吉尼斯挑戰捷報頻傳,全網見證首個萬公里里程碑
(原標題:綠源騎10年吉尼斯挑戰捷報頻傳,全網見證首個萬公里里程碑) 8月21日晚,綠源液冷電機成功達成騎10年吉尼斯挑戰首個萬公里
2022-10-18 04:31
-
專訪林元慶:百度人工智能早已開始盈利
文 溫泉 2月21日,知名科技評論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刷臉支付亦
2022-10-17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