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防盜門為切入點,Mato要做遠程監護的智能云門鈴
2022-10-20 04:34:27 來源:
智能家居、物聯網、云,這些我們幾乎周周都能聽到的“名詞”已經開始紅遍大江南北。有些人以智能路由器為依托打造基于網絡的智能家居,有些人則從智能套件切入為建立物聯網做一級入口。如果以安全為原始起點,可能門就是每日接觸最頻繁并且與安全關系最緊密的介質。
目前國內有不少硬件創業公司選擇在“門”上下功夫,最近和一家專注智能門鈴的團隊聊了聊,有些觀點值得拿來分享。
Mato是一款WiFi云門鈴,它與其他門鈴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適配顯示屏,而當有人在門外按鈴時,它會觸發攝像頭拍照并通過網絡上傳至服務器并將照片推送到你的手機應用中。聽起來這非常繁瑣,甚至有些“反人類”。但如果切換到實際場景,其實可能就不會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例如有人在你家門口按鈴,家中有人的話基本會選擇走到門口通過門鏡來判斷是否需要開門,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使用手機接收照片推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如果是在家中無人的情況下,這種通過推送通知告知你家門實時狀態的情況則很實用,或者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算是個保險。
也就是說Mato更適合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和出差頻繁的商旅人士,這些家中無人時間比有人時間還長的用戶會是Mato的潛在購買者。
Mato有兩個功能我覺得很有意思。第一個是人體觸發,在普通模式下,只要有人按下門鈴,攝像頭便會拍照并上傳到網絡。而開啟人體觸發模式后,Mato會根據內置的人體感應器判斷門前50cm范圍內的熱源,一旦識別,即便在沒有按鈴的情況下,攝像頭也會直接拍照并上傳到網絡。
看到這兒你一定會問幾乎7*24小時的工作是否會影響Mato的續航和工作效率。其實原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無論是普通還是人體觸發模式,Mato在平時是休眠狀態,也就是說在這時它并沒有聯網工作,不過一旦產生觸碰按動和熱感識別,它將立即喚醒并拍照,之后會在15秒的時間內將照片通過WiFi上傳到云服務器并推送到用戶的手機上。
Mato選擇的是三節7號電池供電,在保證每天5個用戶按鈴判斷的前提下,它可以使用4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是第二點讓我驚訝的地方。創始人John告訴36氪,舍棄了顯示屏和鋰電池等傳統門鈴的配置之后,Mato的功耗會變得更容易控制。
John同時認為智能門鈴的市場并不大,Mato也是一款針對個人用戶設計的產品。對智能家居的產品而言,要想“成批”的進入住房小區很難,開發商一般會選擇成套的產品設施,并不看重其中某一款產品的創新。
Mato也和小米、360有過接觸,但截至目前對方還未準備在這個市場“動手”。不久后Mato準備將在京東開始眾籌,單款售價會在200元以內,而在未來的線上電商平臺要將產品售價做到300元以內。同時Mato也正在尋求天使投資,希望在后期推動這款產品的進程。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Kristina]
-
不服來戰!砌墻機器人每天鋪3000塊磚比建筑工人快六倍
砌墻機器人每天鋪3000塊磚比建筑工人快六倍 (來源:網易網友) 【網易智能訊 3月28日消息】有一款機器人能夠比建筑工人砌墻的速
2022-10-19 19:57
-
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金山辦公亮相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
(原標題: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金山辦公亮相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 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于8月18日至20日在山西太原舉行
2022-10-18 15:54
-
VR都一年了我們為什么還看不到3A級大作
(原標題:VR都一年了 我們為什么還看不到3A級大作) VR的尷尬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硬件性能的不斷攀升,玩家們對游戲聲光效果的
2022-10-18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