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中國大好河山
2020-04-03 08:08:52 來源:
長江與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古稱江、大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和世界第三長河,全長6300公里,發源于青藏高原東部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穿越我國西南、中部、東部,從上海市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長江流域生態類型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與自然遺產。
中國郵政發行《長江》特種郵票9枚,充分展現了萬里長江秀美壯麗的自然風光以及長江流域沿岸城市的建設成就。郵票的設計者是《長江萬里圖》作者袁運甫之子袁加,他在《長江萬里圖》原稿的基礎上,根據長江沿岸新貌修改設計而成。9枚郵票圖名分別為:大江東去、山水重慶、三峽奇觀、楚湘臨江、廬山水韻、黃山獨秀、金陵春曉、江畔水鄉、東流入海。這套長江郵票還具有三個“第一”:第一次在郵票上全面展現長江的整體形象,第一次運用堪比《清明上河圖》的當代畫家的長卷巨作,第一次采用九枚橫連方式印制。這也是目前中國郵票中最長的一套橫連印郵票,在世界郵票中也極少見。
《寫在簡帛上的文明:長江流域的簡牘和帛書》一書,主要探討了20世紀下半期以來,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堅持跨學科合作、田野考古與科學研究互動、探賾索隱與爭鳴辯論并進,把我們對于長江歷史、中國歷史的認識引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閱讀此書,我們會發現,以往歷史教科書上的許多知識、定論和成說,都在以驚人的頻率被改寫、修正和刷新。特別是推翻了從司馬遷時代就已經根深蒂固了的“中原中心論”歷史觀,證偽了從傳統“夷、夏”觀衍生而來的有關中華文明的種種成說和定論,于是有了長江文明和中華地域史研究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