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王——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連體鈔
2020-04-10 07:50:18 來源:
第四套人民幣在票面的設計風格和印制工藝上較前三套人民幣都有創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國外鈔票設計的某些藝術特點,又保持并發揚了我國民族藝術的傳統,不僅實用價值高,且藝術價值不同凡響,獨樹一幟。
圖案設計特點。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因此,畫面的設計從政治上說要莊嚴,體現出人民當家做主的含義,體現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從形式上說要有中國的民族特點,要有較高的藝術性,同時還要適應形勢,體現出國家的發展變化,表現出社會主義建設和科學技術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幣的圖案設計充分地體現了這些特點,這套人民幣整套票券設計思想的共同主題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精神煥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為了表現和強調這一主題,票面采用大幅人物頭像為主景,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手法,具有很好的防偽效果。100元券采用四位領袖浮雕像,這不但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象表現,同時也記錄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國體和政權性質;從10元券開始到1角券,正面主景都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頭像,每張票面兩人,栩栩如生。這些民族人物頭像是多民族國家的象征,不僅反映了我國各民族的大團結,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主人翁精神。
除正面人物頭像外,第四套人民幣主幣背面主景取材于我國的名山大川。100元券為井岡山主峰,50元券為黃河壺口瀑布,10元券為珠穆朗瑪峰,5元券為長江三峽,2元券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為長城。這些主景與正面主景相呼應,共同強調主題。
第四套人民幣票面的紋飾也全部采用富有民族特點的圖案。輔幣背面襯托主景國徽的是少數民族圖案;50元和100元背面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特別是10元到1元四張主幣,正面襯托面額的紋飾更為生動:10元券是“鳳凰牡丹”;5元券是“仙鶴松樹”;2元券是“綬鳥翠竹”;1元券是“燕子桃花”。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象征吉祥喜慶的民間藝術圖案,在造型上又采用了裝飾性的表現手法,鮮明、活潑。其他紋飾也取材于各民族中的生活圖案,生活氣息濃烈。所有這些紋飾,與正背面主景表現的主題思想融為一體,表現出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文字設計特點。第四套人民幣除了在圖案和紋飾上作了精心設計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規范化、標準化上也作了認真調整。全套票券不僅繼續采用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使用,而且在1元以上主幣上增印了盲文符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第四套人民幣還吸收了國家對漢字整理和簡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規范化漢字,但字體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其表現為:一是改繁體字為簡體字。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的“國”和“銀”兩個字,六種主幣面值的“圓”字,都分別改成了“國”、“銀”、“圓”。二是改異體字為正體字。原來流通的人民幣2元券、2角券、2分券的“貳”字中間的兩橫在上,即“貮”,現改成規范的正體字“貳”。三是改舊字形為新字形。原來流通的人民幣輔幣1角、2角、5角券的“角”字寫成“角”,中間的一豎不出頭,現根據文化部、文改會1965年聯合頒布的印刷通用的漢字字形表,使用了新字形“角”,中間一豎出頭。
防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在印制工藝和防偽功能上也有新突破:一是在紙張上加強了防偽。紙張是印制鈔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并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第四套人民幣除3種角幣券沒有水印外,主幣均采用水印防偽。1元到5元券采用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鈔票紙。10元到100元券采用固定人物頭像水印鈔票紙:10元券為陜北農民頭像,50元券為煉鋼工人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側面浮雕像。人物頭像水印與幾何圖案水印不同,它不僅要表現線條,而且要表現出明暗層次,因此在工藝技術上也要復雜得多,這也是我國鈔票紙生產工藝的一大進步。在紙張中設有安全線也是紙張防偽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屬安全線,它是在造紙時加入的,含在鈔票紙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視肉眼即可看到貫穿于票面右側的鈔票紙中。 二是加強油墨防偽。油墨是鈔票印制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無色熒光油墨是一種本身無顏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明亮熒光的油墨,如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左右都有用此油墨印的阿拉伯數字和漢語拼音表示的面值,在紫外光下發出黃色熒光清晰可見。同色異譜油墨在太陽光或燈光下與一般油墨沒有區別,但在紫外光下就會發亮或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例如:I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黃綠色的桃花樹干;2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土黃偏綠色的翠竹竹干;5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花紋(即仙鶴的頭頂、頸、翅膀);10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的鳳凰;50元券背面右上角襯托面值平凸印的桔紅色花團,即“50”面值部位的桔紅色;100元券正面四領袖像左邊桔紅色的花紋,都采用了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第四套人民幣各票券的號碼及50元、100元券正面下邊顏色較深的花邊都采用這種油墨。
三是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加強防偽。第四套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線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線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制。人民幣的主景圖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紋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具有立體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幣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頭像作主景,因此,對凹版雕刻工藝的要求也比前幾套人民幣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服飾的人物,都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刀法加以細致的刻畫和區別。這從各個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頭像,線條清晰,刀法流暢,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精神風貌,每一幅頭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凹印接線技術也是鈔票的一種專用印制技術,其特點是色彩較為明顯,顏色銜接自然過渡,無漏白,無錯位,線條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成線狀。套印、對印技術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藝,使鈔票正背面圖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圖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對應吻合的。平凸印接線技術是目前人民幣采用的比較可靠的防偽技術,它的特點是一條完整的線上印幾種不同的顏色時,不產生重疊、缺口現象。上述所有先進印刷工藝和新型印鈔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它標志著我國的印鈔造幣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圖案設計特點。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因此,畫面的設計從政治上說要莊嚴,體現出人民當家做主的含義,體現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從形式上說要有中國的民族特點,要有較高的藝術性,同時還要適應形勢,體現出國家的發展變化,表現出社會主義建設和科學技術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幣的圖案設計充分地體現了這些特點,這套人民幣整套票券設計思想的共同主題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精神煥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為了表現和強調這一主題,票面采用大幅人物頭像為主景,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手法,具有很好的防偽效果。100元券采用四位領袖浮雕像,這不但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象表現,同時也記錄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國體和政權性質;從10元券開始到1角券,正面主景都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頭像,每張票面兩人,栩栩如生。這些民族人物頭像是多民族國家的象征,不僅反映了我國各民族的大團結,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主人翁精神。
除正面人物頭像外,第四套人民幣主幣背面主景取材于我國的名山大川。100元券為井岡山主峰,50元券為黃河壺口瀑布,10元券為珠穆朗瑪峰,5元券為長江三峽,2元券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為長城。這些主景與正面主景相呼應,共同強調主題。
第四套人民幣票面的紋飾也全部采用富有民族特點的圖案。輔幣背面襯托主景國徽的是少數民族圖案;50元和100元背面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特別是10元到1元四張主幣,正面襯托面額的紋飾更為生動:10元券是“鳳凰牡丹”;5元券是“仙鶴松樹”;2元券是“綬鳥翠竹”;1元券是“燕子桃花”。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象征吉祥喜慶的民間藝術圖案,在造型上又采用了裝飾性的表現手法,鮮明、活潑。其他紋飾也取材于各民族中的生活圖案,生活氣息濃烈。所有這些紋飾,與正背面主景表現的主題思想融為一體,表現出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文字設計特點。第四套人民幣除了在圖案和紋飾上作了精心設計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規范化、標準化上也作了認真調整。全套票券不僅繼續采用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使用,而且在1元以上主幣上增印了盲文符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第四套人民幣還吸收了國家對漢字整理和簡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規范化漢字,但字體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其表現為:一是改繁體字為簡體字。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的“國”和“銀”兩個字,六種主幣面值的“圓”字,都分別改成了“國”、“銀”、“圓”。二是改異體字為正體字。原來流通的人民幣2元券、2角券、2分券的“貳”字中間的兩橫在上,即“貮”,現改成規范的正體字“貳”。三是改舊字形為新字形。原來流通的人民幣輔幣1角、2角、5角券的“角”字寫成“角”,中間的一豎不出頭,現根據文化部、文改會1965年聯合頒布的印刷通用的漢字字形表,使用了新字形“角”,中間一豎出頭。
防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在印制工藝和防偽功能上也有新突破:一是在紙張上加強了防偽。紙張是印制鈔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并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第四套人民幣除3種角幣券沒有水印外,主幣均采用水印防偽。1元到5元券采用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鈔票紙。10元到100元券采用固定人物頭像水印鈔票紙:10元券為陜北農民頭像,50元券為煉鋼工人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側面浮雕像。人物頭像水印與幾何圖案水印不同,它不僅要表現線條,而且要表現出明暗層次,因此在工藝技術上也要復雜得多,這也是我國鈔票紙生產工藝的一大進步。在紙張中設有安全線也是紙張防偽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屬安全線,它是在造紙時加入的,含在鈔票紙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視肉眼即可看到貫穿于票面右側的鈔票紙中。 二是加強油墨防偽。油墨是鈔票印制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無色熒光油墨是一種本身無顏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明亮熒光的油墨,如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左右都有用此油墨印的阿拉伯數字和漢語拼音表示的面值,在紫外光下發出黃色熒光清晰可見。同色異譜油墨在太陽光或燈光下與一般油墨沒有區別,但在紫外光下就會發亮或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例如:I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黃綠色的桃花樹干;2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土黃偏綠色的翠竹竹干;5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花紋(即仙鶴的頭頂、頸、翅膀);10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的鳳凰;50元券背面右上角襯托面值平凸印的桔紅色花團,即“50”面值部位的桔紅色;100元券正面四領袖像左邊桔紅色的花紋,都采用了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第四套人民幣各票券的號碼及50元、100元券正面下邊顏色較深的花邊都采用這種油墨。
三是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加強防偽。第四套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線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線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制。人民幣的主景圖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紋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具有立體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幣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頭像作主景,因此,對凹版雕刻工藝的要求也比前幾套人民幣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服飾的人物,都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刀法加以細致的刻畫和區別。這從各個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頭像,線條清晰,刀法流暢,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精神風貌,每一幅頭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凹印接線技術也是鈔票的一種專用印制技術,其特點是色彩較為明顯,顏色銜接自然過渡,無漏白,無錯位,線條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成線狀。套印、對印技術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藝,使鈔票正背面圖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圖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對應吻合的。平凸印接線技術是目前人民幣采用的比較可靠的防偽技術,它的特點是一條完整的線上印幾種不同的顏色時,不產生重疊、缺口現象。上述所有先進印刷工藝和新型印鈔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它標志著我國的印鈔造幣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