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面額為三元的人民幣紙幣
2020-01-16 18:24:18 來源:
“貨幣”是從古至今,人們進行商品等交易的必需品。在古代,“貨幣”的方式是以金銀等實物為基準,而到了近代,進行“貨幣”改革后,紙幣取代了繁重的實物計量。特別是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首次發行第一套人民幣起,我國至今已共計發行了五套人民幣,彰顯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
而人民幣還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物以稀為貴。
拿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人民幣來說,它是我國唯一一張面額為三元的人民幣紙幣。
紙幣整體顏色為淡綠色,長16厘米,寬7.2厘米,比現在流通的1元人民幣稍微大一些,正面的兩端各有繁體三元字樣,下面標著“1953年”,正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六字,中間是永新縣龍源口大捷橋圖景,石橋周圍的花邊為深綠色,中間的底紋為黃色,紙幣的背面圖案是花紋和國徽,中間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三元”字樣。
3元人民幣發行時間是1955年3月1日,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并進行回收,目前存世數量極其稀少,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寥寥無幾卻都收藏價值不菲。
據悉,這樣的品相現在一張能賣5萬。在國內,這三張舊版的紙幣并稱“蘇三幣”,因為數量稀少,早已價值過萬,而齊全的整套“蘇三幣”能賣幾十萬元。
二是來源于現實生活。
人民幣由許多部分組成,其中包含不同的涵義,最突出醒目的便是人民幣上面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大抵都來源于現實生活。
拿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來說。第三套人民幣上印制的是一位豪放的女拖拉機手,這個形象令人印象很深刻,因為它表現出了那個艱苦奮斗的時代特征。
據悉,這位女拖拉機手的名字叫梁軍。然而在第三套人民幣發行之初,梁軍并不知道上面的人物原型是自己。
梁軍于1930年4月生于黑龍江省明水縣。1948年2月,我國便在蘇聯進口了一批拖拉機。
為了響應國家率先發展農業的計劃,東北地區紛紛開設了拖拉機培訓班,以求東北地區經濟能夠實現快速發展。梁軍挺身而出,成了第一位報名拖拉機培訓班的人,同時也是拖拉機培訓班70多人中唯一的女性。
當時沒有女人愿意去學習如何駕駛拖拉機,而梁軍以勇敢和頑強毅然加入后,在拖拉機培訓班里表現十分優秀,甚至還超越了許多男性拖拉機手,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認可。
之后,梁軍學成駕駛著拖拉機回到了明水縣,縣里為之震驚。而當時的梁軍不但能熟練的駕駛拖拉機,甚至還會維修拖拉機,當時的人們都對她夸贊有加。就這樣,梁軍“英雄”事跡廣為流傳,后來在《東北日報》上報刊上的宣傳報道下,梁軍名聲大震,可謂天下聞名。
再后來,梁軍開著拖拉機去支援北大荒建設,碰巧一位記者路過,便把她開著拖拉機意氣風發的樣子給記錄了下來。后來我國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成功發行,梁軍因為她的優秀事跡成為了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上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