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手,“豬”墨生輝
2020-07-22 22:58:31 來源:
舊時民間生肖畫多學詩詞,以典故入畫,有關生肖豬的一個比較經典的典故就是“海上牧豕”。清末畫家吳友如曾以傳統國畫的形式繪過十二生肖的故事,有關生肖豬的作品取的正是這一典故。畫面展現的是,西漢時期的公孫弘少時家貧,在海灘牧豬之時仍不忘勤奮讀書的場景。公孫弘在歷史上以學問宏博、事母至孝而留名,大器晚成,60歲時,才因賢良而征為博士,后來官至武帝丞相。我國古代繪畫作品中,常以名人牧牛之時都不忘苦讀的場景為素材,而牧豬讀書者頗為少見。吳友如的《海上牧豕圖》因此而獨具特色。該畫整體以線性描繪為主,獨坐于樹下的公孫弘與四處分散的家豬之間形成一種遙相呼應的畫面關系。家豬之閑散隨意愈發襯托出公孫弘讀書之聚精會神,也可感受其身處逆境,卻依然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
另外一些以生肖豬入畫的典故,還有舊時常見于四扇屏上的“牧豬守忠”、周汝昌家中所掛的十二巨屏里的“黑豬進帳”、民國初年畫家王夢白所作的“東坡豬肉”圖等。相比以上這些典故,還是“海上牧豕”最受民眾歡迎。舊時的香煙廠,常會借用這些典故,配合其他生肖,組成一套12張的畫片,鼓勵消費者購買香煙,以湊齊十二生肖。
其實,若是細細說來,歷朝歷代的畫家幾乎都是“術業有專攻”,以畫某物聞名者,終生都以畫此物為主。而生肖畫由于其數量多達12幅,要想每個動物都能形神兼備,且要整體呈現出和諧之美,難度就會相對較高。除了吳友如以之留名外,清代還有一位畫家虛谷,亦長于繪畫動物禽鳥,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人”,其《十二生肖》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他多以枯筆、禿筆塑造各式動物形象,并中鋒、側鋒互用,線條斷續頓挫,形態栩栩如生。其筆下所畫之豬為兩頭一起出現,悠然步于竹林,筆觸清而不枯、密而不亂,畫面于冷雋之中,又顯情趣盎然。
齊白石作品
徐悲鴻作品
近現代繪畫領域,齊白石與徐悲鴻也作過生肖畫。前者以畫蝦而聞名,后者以畫馬而流芳,二人所作生肖畫中的生肖豬,也因各具獨特之處,而常為人稱道。齊白石所作的《十二生肖圖冊》中,豬之形態神氣而又不失幽默之感,大筆涂抹而又線條清晰,充分發揮了生宣的滲化效果。筆道特具書寫意味,尾巴一筆更是尤見功力。附題“有感時光太忽矣”,似是幼年牧豬之回憶,被認為是12幅中最為精彩的畫作。而徐悲鴻先生更是自立一格,曾應《中國時報圖畫周刊》“豬年畫豬”之邀,以大筆噴墨加細筆勾畫之法,寥寥幾筆便已成型,并題“悲鴻畫豬,未免奇談”八個大字。遺憾的是,這幅作品已經亡佚,后人只能從徐悲鴻后來所畫《墨豬》來推測前一幅作品的模樣。而這后一幅《墨豬》圖,整幅作品僅有一豬,無任何其他景物陪襯,配以“沐浴熏香畫墨豬”之語,更是尤為新奇。
豬雖于中國歷代繪畫作品中并不多見,卻能在各種生肖畫中以其獨特之處令人印象深刻。揣其背后原因,或許是由于豬與人類的密切程度遠非其他動物所能及,畫家也因此能捕捉到更多的生活靈感輔以其中。時值豬年到來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2019中國己亥(豬)年金銀紀念幣其設計基礎也近似生肖畫,只不過是又通過浮雕工藝把傳統的畫面立體了起來,使平面的生肖豬,更多了幾分活力,可以說是生肖畫藝術的另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