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錦繡太原城”圖景的紙幣
2020-01-14 17:24:02 來源: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湖南長沙 沙偉
太原簡稱并(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太原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史,可謂“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其三面環山,為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早在民國時期,其圖景就搬上了當時發行的紙幣之上。
早在民國十七年(1928),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制,山西省銀行發行的貳角、伍圓、拾圓券上,其正面就搬上太原風光的圖景。如縱110、橫62毫米,正面圖景為太原晉祠舍利生生塔的貳角大洋券(圖1)。作為晉國宗祠的晉祠位于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而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區南瑞,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塔高38米,七屋八角,琉璃瓦頂,遠遠望去,高聳的古塔,映村著藍天白云,甚是壯觀。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寺北的浮屠院中。據傳釋家牟尼圓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瑩的珠子,佛家稱“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乾隆帝年重建此塔時,發現有許多舍利子,如今一粒變成千百粒,故名“舍利生生塔”。塔內調設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頂,每層開四門八窗,憑窗遠眺,晉祠內外美景可一覽無余。如果在夕陽西下時欣賞寶塔,還會出現一天云錦、滿塔光輝的壯麗景觀,被譽為“寶塔披霞”。
又如縱138、橫73毫米,正面圖景為太原綏靖公署梅山鐘樓的伍圓銀元券(圖2)。梅山位于太原市府東街西口,今山西省人民政府西北隅,舊址位于太原市府東街101號。明、清時為巡撫衙門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稱“煤山”。1911年10月29日,辛亥革命太原首義成功,被推為大都督的閻錫山改撫院為都督署,后改稱督軍府;又于民國八年(1919)在煤山原基礎上再度從左、右、后三面積土疊石,擴大加高,建成東西有山脈形狀,處積土疊石,建造園林,遂成山景園,改名為“進山”,現稱梅山。解放后太原市民習慣上仍稱之為“煤山”,而文字表述為“梅山”,實際上現在“煤”“梅”均無。而山上建四層西式鐘樓一座,其底邊4米見方,高達20多米。其中第三層裝有四面自鳴鐘,每到正點發出震耳的鐘聲,多遠都聽得清晰。
再如縱140、橫74毫米,正面圖景為太原晉祠周柏的拾圓銀元券(圖3)。長在晉祠的周代柏樹共有“齊年柏”“長齡柏”兩株,閱盡晉陽滄桑,是中國漫長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的最具權威的見證者,更是古老晉祠歷史文化發展的檢閱者。其中齊年柏樹齡在2600—2990年之間,為國家一級珍稀古樹。其樹高17.44米,樹圍5.58米,主干直徑1.77米,雖歷經數千年但依然挺立在晉祠圣母殿旁。早在900多年前,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賦詩贊曰“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而清代著名書法家、書畫家、醫學家傅山,還曾以“晉源之柏第一章”的題詞來謳歌它。且“古柏齊年”與難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稱為“晉祠三絕”,是晉祠最讓人有回味余地的旅游景觀,更成為了晉祠八景之一。
除此之外,山西省銀行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還發行了由北平財政局印制局印制,縱97、橫55毫米,正面圖景為太原永祚寺雙塔的貳拾枚銅元券(圖4)。該雙塔又名凌霄雙塔,是太原現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太原市城區東南向山腳畔,猶如一對孿生姊妹相映成趣。其一座是先建的“文峰塔”,一座是后建的“舍利塔”,為我國雙塔之最。雙塔原名宣文塔,因紀念宣文皇太后資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它們建成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兩塔均為13層,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在中國所有的雙塔中位居首位。兩塔南北對峙,并肩而立,既保持了統一的風格,又各有其藝術特色。南塔琉璃剪邊,色彩絢麗,輪廓秀美;北塔素磚砌體,雕飾清麗,豪放粗實。
-
帶有“錦繡太原城”圖景的紙幣
圖1圖2圖3圖4圖5■湖南長沙沙偉 太原簡稱并(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
2020-01-14 17:24
-
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風光紙幣
民國四年(1915),當時的財政部平市官錢局發行之伍拾枚當拾枚銅元券,其背面圖景即北海公園內白塔(圖1)。白塔始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
2020-01-14 17:22
-
NGC評級幣的普及
經NGC鑒定和評級的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MS60正面經NGC鑒定和評級的長城流通紀念幣背面經NGC鑒定和評級的2008年1盎司熊貓銀幣MS69背面
2019-12-27 18:29